本书以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所列知识点为基础,以构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从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角度,按照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的主线组织实验内容。全书共11章,每章均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详细介绍,并通过练习题进一步拓展知识。第1章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实验环境的构建; 第2章介绍了存储介质的数据恢复和安全删除技术; 第3章介绍了针对口令的字典攻击、暴力破解、彩虹表破解等方法; 第4、5章分别介绍Windows、Linux的安全机制和配置方法; 第6章从账户管理、访问控制、备份与恢复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典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的安全配置; 第7章介绍了常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第8章针对不同的安全需求,设计了主机防火墙和网络防火墙实验; 第9章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安装、配置方法; 第10章介绍了软件中常见的缓冲区溢出攻击与防护方法; 第11章设计了SQL注入、XSS、文件上传、CSRF等常见Web应用攻击和防护的实验。 本书可以作为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对抗专业、计算机专业、信息工程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科技人员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员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实现技术和设计方法等。全书共11章。第1、2章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系统的组成要素、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数据模型等;第3~5章介绍关系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要素,即关系数据模型所采用的数据结构、关系操作语言和完整性约束,SQL查询语言的功能及应用,以及指导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关系模式规范化设计理论等;第6~8章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数据存储管理、查询优化和事务处理等核心技术;第9、10章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底层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在应用编程中访问与管理数据库中数据的方法;第11章介绍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分析、分布式应用和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模型及系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本书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研制的《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涵盖其中“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要求,适合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数据库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数据库理论研究、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教育部《信息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所列知识点为基础,从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层面系统地描述了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对策。全书共12章,第1章介绍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主要目标和技术体系; 第2章介绍密码学基本理论与应用,具体包括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对称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以及基于密码学的消息认证、数字签名、公钥基础设施; 第3章、第4章分别介绍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 第5章介绍物理安全技术; 第6章介绍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第7章介绍网络安全技术; 第8章介绍数据库安全技术; 第9章介绍恶意代码的检测与防范技术; 第10章介绍应用系统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重点介绍Web应用安全机制; 第11章介绍信息安全评估标准和我国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第12章介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方法、工具、流程。 本书可以作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对抗专业、计算机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科技人员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员的参考书。